俯瞰定州,蜿蜒唐河猶如精美“玉帶”穿流而過。
從唐河風沙漫天、河道滿目瘡痍到機器轟鳴、項目如火如荼。
一條河見證市委、市政府生態治理決心,一條河彰顯廣大干部干事創業作風。我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推進唐河流域綜合治理,積極構建“以水潤城、藍綠交織”的城市景觀,讓“母親河”獲得新生。打響唐河治理總決戰
近日,在唐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曲港高速段施工現場,機器轟鳴聲不斷,物料車來回穿梭,一臺臺挖掘機一邊清理雜草,一邊填埋、平整溝渠,一派繁忙景象。
磚路鎮丁村老支書張占平總會抽空到唐河邊上轉一轉。今年74歲的他曾目睹過去唐河的美麗:河水清澈,魚翔淺底;兩岸水草豐美、林木茂盛……一到夏天,他最開心的事就是和小伙伴們去河里摸魚。
唐河是定州的“母親河”,這條河曾滋養了定州的農耕文明,給沿河兩岸人民帶來富饒?!抖ㄖ菖f志》中記載了“定州八景”之一的“唐水秋風”的風姿:“良田肥沃,盛產水稻,頗受唐水之益。秋收季節,金波宜人,堪稱一景。”
然而,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麗的唐河變得黯然失色:
——上游來水減少,唐河河道干涸,逐漸斷流,裸露的河床沙化嚴重,風一刮,沙塵彌漫;
——非法采砂的人,將河道挖得千瘡百孔、滿目瘡痍;
……
每個定州人都盼著它能夠重新煥發活力與生機!
順應時代要求,回應人民期盼。市委書記張濤在市第八次黨代會上提出,中心城區實施“一帶、兩軸、雙翼、四區”的城市空間布局,把唐河作為城中河來打造,建設“七彩唐河”。
2021年9月10日,唐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正式開工,計劃用3年時間把唐河打造成我市的亮麗“名片”。
一場唐河流域綜合治理總決戰全面打響。
攻堅號子響起來。
市委書記張濤、市長張才芳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深入項目密集調研,研究破解難題之策,要求把唐河治理這件很多年想干卻沒有干成的大事,一定干成干好。
職能部門動起來。
相關部門每日一總結,每周一調度,發現問題及時協調,僅2022年,召開項目研商會、協調會、施工推進會不下上百次……啃下土地退還“硬骨頭”
7個多月、224個日日夜夜的共同努力,涉及960多畝河灘土地、419戶村民……
磚路鎮土地退還工作,注定成為唐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濃墨重彩的一筆。
近年來,生態補水常態化,特別是夏季降水量增多,行洪壓力加劇,磚路鎮丁村與龐村鎮蘇泉村交界處存在險工險段,如遇洪水,直接威脅開發區企業和城區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為加快項目進度,保障群眾安全,必須啃下河道土地退還“硬骨頭”。
2022年3月25日,磚路鎮召開專題會議,發布土地退還公告,全面開展丁村、王村、李村河灘土地退還工作。
相關鄉鎮善作善成、久久為功。
磚路鎮迅速成立唐河流域綜合治理土地退還工作指揮部,下設政策解釋組、入戶走訪組、土地丈量組、后勤保障組,列出問題清單,將任務一一細化,分解到責任人,明確完成時限。
有關部門密切協作、合力攻堅。
市農業農村局按照防洪法和河道管理條例,制定法律文書,為依法回收土地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依法依規、及時劃定國有土地界限;
……
廣大干部真心為民、辛勤付出。
鎮干部和濤每天入戶走訪,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一遍遍講解政策,一趟趟上門溝通,一次次答疑解惑;
鎮干部王占立多次上門走訪,村民白天不在家就晚上去找,有時深夜12點還到村民家中簽訂協議。
……
廣大黨員干部在白天黑夜、案頭燈下細細謀劃,風里雨里疾馳奔走,田間地頭講解政策。
工作過程依法依規,公開透明。
“在這種利益攸關的事上,老百姓就看黨員!我必須帶頭,讓老百姓看到土地退還是一個政策、一把尺子!”58歲的老黨員黨榮恩做通了家里的工作,第一天簽訂土地退還協議。
磚路鎮充分發揮黨員、村干部等群體的帶動作用,打開突破口,消除工作推進中的觀望態度和攀比現象,7月3日,簽訂土地退還協議第一天,120余戶簽訂協議。
同時,組織召開現場培訓會,由法律顧問從法律層面對丁村土地退回的方向和執法程序進行了講解,利用10天時間就簽訂181戶。
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攻,一個難關一個難關地破。
在廣大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土地退還工作得到了群眾的廣泛理解、支持和配合,有效推動了項目快速進展。
11月1日,419戶村民全部簽訂土地退還協議。
“當時,我們許多村民都有情緒。”村民李士軍說,后來經過鎮村干部講解政策,大家都想通了:“從長遠來看,唐河綜合治理工程完工后,我們的生活環境也會發生質的變化。以后,我們搞一些開發,做生態旅游,大家也會受益。”做好做活水文章“我們依據河流地勢,整合產業及其他資源,將整個項目規劃為A、B、C、D四段,建設七彩石灘、草藥園、星空營地、梯田花海、親子樂園、研學基地、露營基地等,全域化打造特色產業休閑和旅游目的地,將唐河兩岸打造成為定州城市生活后花園、白洋淀上游生態水系風景長廊。”鐵建發展(定州)唐河流域治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文斌介紹。
唐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位于唐河定州段上游,起點為南水北調唐河退水閘,終點至京廣高鐵跨河橋,治理長度約29公里,寬度約400米,項目總投資達29.65億元。該項目包括生態水系工程和生態治理工程,是集“引、排、蓄、供”及生態、景觀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公益工程。
為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鐵建發展(定州)唐河流域治理有限公司制定了水系工程能干盡干,生態治理京廣鐵路上游段全面一體推進的施工方案,目前項目已組織上場14個勞務隊伍,開辟19個施工作業面,共進場設備160臺(套),清表、壤土換填、地形塑造、噴灌系統、慢行路、休閑廣場等同步推進,加快生態治理工程施工進度。
據介紹,生態水系工程目前已完成河道疏浚、生態槽開挖、邊坡防護約14公里及連接渠施工,建設生態潛堰10座、生態潛壩1座、穿橋防護2項,完成總體形象進度的70%,預計2023年全部完工。
生態治理工程目前已完成全部清表工序、地形塑造工作,種植土回填約80%,噴灌系統完成20%,慢行路、休閑廣場均以打開多個工作面,力爭2024年全部完工。
截至目前,唐河綜合治理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72億元,占項目總投資的26%。
“項目建成后,將增加綠化面積510余萬平方米,濕地面積20余萬平方米,廣場30個。”李文斌說,“屆時,唐河沿岸綠蔭成林、藍天碧水,將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首選場所,定州又添一張靚麗的生態名片!”
公園、驛站、河道景觀等場景,在唐河沿岸群眾的眼前越來越清晰,廣大群眾也對唐河的明天充滿期望。
家住丁村的村民韓會玉看著唐河一天變一個樣。“等唐河治理好了,我們做個小買賣、小生意,過禮拜天的時候,帶著孩子們去轉轉,都是挺好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