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之夜,暑氣蒸騰。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葛仙村景區內眾妙閣廣場上,游人如織。蒙蒙細雨中,近千名游客打著傘、穿著雨衣,駐足觀看水幕電影。
近年來,上饒以文化為引、以旅游為基,出臺《關于加快文化強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實施文化和旅游產業鏈“鏈長制”,積極打造浙皖閩贛國家生態旅游協作區、婺源國家鄉村旅游度假實驗區等五大平臺,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以特色文化撬動旅游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今年6月,贛劇青春版《紅樓夢》首演成功,弋陽腔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放光彩。近年來,上饒大力推動包括弋陽腔、婺源徽劇、鉛山連四紙制作技藝等49項非遺項目進景區。“在景區開設非遺展館,現場制作、生產、表演、銷售傳統手工藝品,既能增強游客體驗,還能助力非遺保護和文旅消費。”婺源縣文廣新旅局局長方良福說。
與此同時,上饒大力實施文化旅游+農業、工業、體育等,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在德興市,依托礦山遺址、礦冶文化,積極探索文化旅游+工業模式,推出適合不同人群的科普研學游、休閑度假游等旅游產品。在弋陽縣,依托紅色文化資源,先后投資4000余萬元,新建和改造了弋陽縣漆工鎮湖塘村的方志敏足跡園等紅色場館,打造紅色文化教育模式。
目前,全市“大旅游”在建或擬建項目247個,總投資額2435.04億元。在加快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的道路上,上饒行穩致遠。
人民日報記者王丹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