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承德大貴口村春意漸濃,生機勃發。村內大街小巷干凈整潔,村民臉上透著充滿干勁的精氣神兒;灤河岸邊蓮花山下,成片的溫室大棚內蔬果飄香,游客不斷……
大貴口村是典型的城郊村,早些年,村民靠著發展溫室草莓、蔬菜種植和采摘,鼓起了腰包。但是“單打獨斗”的發展模式,導致村內大棚建設沒有整體規劃,土地利用率低下,再加上缺少基礎設施,草莓、蔬菜“批發多、采摘少”,賣不上價錢,村民增收進入瓶頸期。
航拍河北雙灤區大貴口村。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陳志洋 攝
2021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貴口村,他叮囑大家:“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發展優勢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更多更好惠及農村農民。”
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導為大貴口村鄉村振興工作打開了新思路、注入了新活力,也振奮了大貴口村干部群眾提質增效發展產業的精神和干勁。謀劃啟動“山谷田園”項目,打造“山谷市集”拓寬銷路、促進增收,建設特色民宿、發展現代旅游,引進新項目、擴寬產業鏈……如今的大貴口,抬頭望得見青山,低頭看得到碧水,田園變景區,農宅變民宿,鄉親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也越來越有盼頭。
草莓種植“老把式” 日子有了“新奔頭”
依山傍水的大貴口村,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種出的草莓口感好、甜度高,是村里的招牌產品。一到草莓采摘季,很多客人跑到大貴口,點名要買林艷會的草莓。
“今年是我種草莓的第十個年頭了,現在草莓不愁銷路,我種草莓年收入能達到30多萬。”林艷會提著一籃子剛摘下的草莓,挑了個又大又紅的,邊往記者手里塞邊笑著說。
說起林艷會,村里人人都要豎大拇指。她是全村第一批牛奶草莓試種者,也是當地第一個在網上直播賣草莓的農民,更是村民口中的草莓種植“老把式”。
“我剛嫁過來的時候,公公婆婆主要靠種水稻來養家糊口。2012年,村里引進溫室大棚蔬菜種植新技術,我們家就架起大棚,種起了黃瓜、西紅柿等蔬菜。”說起自己的“草莓路”,林艷會打開了話匣子。林艷會說2013年,大貴口村引進了“溫室牛奶草莓”高效栽培技術,由于種草莓比種蔬菜收益高,她就開始學習新技術、種草莓。2014年到2019年幾年時間里,林艷會通過租用鄰居廢棄的大棚、“征收”公公的蔬菜大棚、“收購”鄰居的大棚,成了名副其實的草莓大戶,如今,手里已有七個草莓大棚。
規模大了,銷路也得打開。“總書記來過我們村后,村里的知名度上去了,很多人慕名而來,草莓的銷量也上去了,但是咱也得自己動動腦筋,把銷路再拓寬。”林艷會說,她看到網上很多帶貨主播賣家鄉特產,效果很好,也動起了直播的心思。“現在我也直播,在網上賣草莓,希望能有更多的網友來我們村參觀、采摘。”
林艷會對記者說,2022年,大貴口村“山谷田園”一期項目落地了,改造、新建了溫室大棚136個,園區內大棚實現了統一管理,修了排洪設施,改造了電力線路,棚內安裝了智能化設備……基礎設施完善了,不光是她,村民們都是干勁兒十足。
“下一步我準備把大棚后墻從最底下到接近棚頂的地方,做成立體栽培。這樣既可以增加種植面積,也能讓大棚的顏色更加豐富鮮艷。”林艷會說,村里占地22畝的草莓小鎮項目正在加緊建設,自己也要緊跟村里的發展步伐,這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航拍大貴口村山谷田園項目。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陳志洋 攝
丟掉“老身份” 綻放“新舞臺”
走出“山谷田園”,拐個彎就到了“山谷驛站”,在“山谷田園”采摘,到“山谷驛站”休閑,大貴口村為慕名而來的游客安排了妥貼的“一站式服務”。
“這是我們的農產品展示區,咱承德好山好水出好產品,很多客人摘了草莓,走進驛站逛逛,順帶就買走了不少農產品。”畢靖帶著記者邊參觀邊講解,誰能想到她剛入職場不到一年,之前一直是家庭主婦。
2014年,畢靖嫁到大貴口村,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索性在家帶孩子,當起了全職家庭主婦。
“總書記到我們村考察后,村里謀劃了各種產業項目,民宿、露營基地、農家樂都建起來了,給村民們提供了不少就業崗位。這不,我也找到了適合的工作,工作后眼界也開闊了,每一天都覺得特別有干勁兒。”產業興,村民富。一年來,“山谷田園”項目之外,大貴口村陸續打造了山谷市集、山谷人家、山谷光伏、山谷旅游、山谷嘉年華等一系列“山谷”品牌產業,大貴口村的“畢靖們”紛紛找到了心儀的工作。
“這一兩年,村里變化可太大了,每天上班走在路上,我都覺得特別開心。”
“現在村里家家戶戶門前都修通了柏油路,大家伙出門辦事兒方便多了。”
“去年村里對水電進行了改造提升,現在家家戶戶也都能用上自來水了。”
“村里還修建了休閑廣場,夏天老人孩子在這兒乘涼,特別開心。還有農家書屋、快郵驛站,現在大家讀書、看病、買東西、文化活動都特別方便。”
……
畢靖的言語中透露著自信與自豪,“村里環境好了,百姓生活富了,我也得再加把勁兒,跟上村里的發展節奏,好好干出點成績。”
引進新項目 念好“致富經”
“你看,這是‘大辣椒’,這是‘富樂夕陽’,這是‘綠熊’,這是‘藏寶圖’……”在大貴口村新建的花卉大棚里,包村干部崔聰偉向記者介紹著蝴蝶蘭的品種。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為了讓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大貴口村在產業項目謀劃上下足了功夫。
“大家都知道大貴口村以草莓種植、采摘為主,為了讓產業發展更多元,我們以‘山谷田園’項目為契機,建了三個蝴蝶蘭大棚,現在每個大棚大概有3萬株花。”崔聰偉說。
近年來,聚焦壯大產業,助力群眾增收,大貴口在原有產業基礎上,堅定了農業市場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曬出的“成績單”也是十分亮眼:發力鄉村旅游賽道,建設精品民宿“山谷人家”,預計年增加農民收入54萬元;發展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和小型光伏電站的“山谷光伏”,每戶每年預計增收2000元;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線上、線下推廣銷售大貴口村乃至全市特色農產品的“山谷市集”,銷售已突破620萬元;蓮花山景區2022年4月通過3A級景區驗收,“山谷旅游”帶動村民45人增收致富;現代都市農業綜合體“山谷嘉年華”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建成后預計年接待游客100萬人次,輻射帶動就業可達1萬人左右。
正如崔聰偉所說,如今的大貴口村,繪就的是美麗山村畫卷,唱響的是鄉村振興歡歌。“2023年,我們將繼續推進‘山谷嘉年華’‘山谷田園’二期和紙箱廠等項目,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讓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越來越紅火,讓我們大貴口村的鄉村振興曲越唱越響亮。”說起大貴口村的未來,崔聰偉滿懷期待、信心十足。